当心!不法分子借个人养老金、数字人民币等实施诈骗
2月5日,支付清算协会发布风险提示,内容包括了当前支付业务存在的风险形势、特征及典型案例。
在这一批典型案例中,网络诈骗被重点提及。当前,不少不法分子利用抖音、快手、微信直播开展直播课程培训实施诈骗,以及利用新型电商、社交电商、数字创新、抚农助农等概念实施集资诈骗,打着“新型社交电商”“虚拟世界”“在家创业”“消费返利”的幌子,待聚集大量资金后卷款跑路。
此外,支付风险还蔓延到了二手交易平台、券商开户等场景中。通过消费环节交易错配以及通过银行与证券账户间转账的方式,转移非法资金。
不法分子伪装成卖家,通过“咸鱼”“转转”等平台低价销售如门票、手机充值卡等商品,同时营造虚假场景来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,以用于购买正常商户销售的商品,并将购买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,完成资金错配。
通过银行与证券账户间转账的方式,具体流程为收到非法资金后,不法分子通过银证转账渠道转账到单个或者多个证券账户,再利用同一证券公司绑定多账户(1个主资金账户,4个辅资金账户)功能进行资金再转移。当天转入证券账户,下一个交易日通过辅资金账户“证转银”转账到对应同名银行卡。客户通常使用券商App在线开立多个证券账户并绑定银行账户,资金划转频繁且快进快出,几乎不留余额。
支付清算协会指出,当前支付业务风险的形势及特征主要有四点。
一是诈骗形式不断翻新,目标更加精准,技术不断升级。不法分子利用大众社会生活和热点话题实施诈骗,如个人养老金和数字人民币开户、缴纳学杂费、未成年人追星热潮、教育培训和保健足浴等。交易场景从转账类现金交易,向虚构商品交易、话费油卡和虚拟充值、视频打赏、易变现高价值实物商品交易转变。
二是跨境赌博赌资充值、招赌吸赌手段不断升级,跨境支付风险防控难度加大。部分赌博网站支持使用虚拟货币充值赌资,相关交易脱离支付体系封闭运行,具有高度匿名性,原有监测手段难以追溯交易信息链条和资金去向。甚至,近期已经出现了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涉赌交易的情况,交易多涉跨省市付款,交易金额普遍在数千元以上。
三是套现风险呈现混合化和专业化趋势,外包机构违规推销受理终端,为套现提供便利。条码支付、手机设备卡支付、网络平台无卡套现交易有所上升,套现交易呈现小额、多频、智能化、隐匿化特征。套现团伙自行开发系统及应用App,通过注册虚假商户规避风险管控,套现商户也从单一固定逐步转向多元生活场景。同时,疑似套现交易中普遍存在“大商户”“商户池”等系统性变造商户交易信息的行为。
四是非法资金转移隐匿性增强,通过合规业务转移非法资金的趋势加剧,短、频、快交易提升了拦截难度。随着商业银行风控模型的不断完善,银行转账无法满足不法分子资金转移需求,部分不法分子采用银行同名Ⅱ类账户转Ⅰ类账户、Ⅱ/Ⅲ类账户更换绑卡、代发工资、数字人民币钱包等业务转移非法资金,规避银行风控模型监测。
关于风险防控建议,支付清算协会表示,要加强单位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,加强对频繁开销、升降级、频繁换绑等异常情形和可疑交易的监测。全面排查存量个人银行Ⅱ类结算账户业务合规性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代发业务风险,快速堵塞业务规则漏洞。
强化商户和受理终端管理,确保交易信息的完整性、准确性和一致性,严格落实支付信息传输完整性、准确性和一致性等要求,强化交易和资金流向监测、管控和处置,有效防范和打击借助“大商户”或“商户池”系统性变造交易信息等行为。
提升风险技防和数据分析能力,提高异常交易识别和拦截精准度,充分运用技术手段,建立覆盖开户、转账、消费的多场景风险监控模型,通过收集异常客户IP地址、可疑银行卡、支付受理终端等信息,动态完善风险识别和拦截机制,实时侦测和管控异常交易,不断提升风险主动识别和精准防控效能,对支付风险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处置,有效阻断违法违规活动发生和非法资金转移。
请进行滑动验证
x